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论选举疏 唐 · 薛登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臣闻国以得贤为宝。臣以举士为忠。
是以子皮之让国侨鲍叔之推管仲
燕昭委兵于乐毅苻坚托政于王猛
子产受国人之谤。夷吾贪共贾之财。
昭王赐辂马以止谗。永固樊世以除谮。
处猜嫌而益信。行閒毁而无疑。
此由识之至而察之湥也。至若宰我见愚于宣尼
逄萌被知于文叔韩信无闻于项氏。
毛遂不齿于平原。此失士之故也。
是以人主受不肖之士则政乖。得贤良之佐则时泰。
故尧资八元而庶绩其理。周任十乱则天下和平。
由是言之。则知士不可不察而官不可妄授也。
何者。比来举荐。
多不以才。假誉驰声
互相推奖。希润身之小计。
忘臣子之大猷。非所以报国求贤。
副陛下翘翘之望者也。臣窃窥古之取士。
实异于今。先观名行之源。
考其乡邑之誉。崇礼让以励已。
明节义以标。以敦朴为先最。
以雕虫为后科。故人崇劝让之风。
士去轻浮之行。希仕者必修贞确不拔之操。
行难进易退之规。众议以定其高下。
郡将难诬于曲直。故计贡之贤愚。
州将之荣辱。秽行之彰露。
亦乡人之厚颜。是以李陵降而陇西惭。
干木隐而西河美。名胜于利。
故小人之道消。利胜于名。
则贪暴之风扇。是知化俗之本。
须摈轻浮。昔冀缺以蹈礼升朝。
则晋人知礼。文翁以儒术化俗。
则蜀士崇儒。燕昭好马
则骏马来庭。叶公好龙
则真龙入室。由是言之。
未有上之所好而下不从其化者也。自七国之季。
虽杂纵横。而汉代求才。
犹徵百行。是以礼节之士。
敏德自修。闾里推高。
然后为府寺所辟。魏氏取人。
尤爱放达。晋宋之后。
祗重门资。奖为人求官之风。
乖授职惟贤之义。有梁荐士。
雅好属词。陈氏贤。
特珍赋咏。故其俗以诗酒为重。
不以修身为务。逮至隋室。
馀风尚存。开皇中
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
更好文词。忽君人之大道。
好雕虫之小艺。连篇累牍。
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
惟是风云之状。代俗以此相高。
朝廷以兹择士。故文笔日繁。
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
由是下制。禁断文笔浮词。
其年泗州刺史司马幼之以表不典实得罪。于是风俗改励。
政化大行。炀帝嗣兴。
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
于是后生之徒。复相仿效。
因陋就寡。赴速邀时。
缉缀小文。名之策学。
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有唐纂历。虽渐革于前非。
陛下君临。思察才于共理。
树本崇化。惟在旌贤。
今之举人。有乖事实。
乡议决小人之笔。行修无长者之论。
策第喧竞于州府。祈恩不胜于拜伏。
或明制才出。试遣搜扬。
则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
上启陈诗。惟希咳唾之泽。
摩顶至足。冀提携之恩。
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
觅为自求之意。未是人知之辞。
察其行而度其材。则人品于此见矣。
徇已之心切。则至公之理乖。
贪仕之性彰。则廉洁之风薄。
虽高。异叔度勤勤之让。
黄门已贵。无秦嘉耿耿之辞。
纵不能抑已推贤。亦不肯待于三命。
岂与夫白驹皎皎。不杂风尘。
束帛戋戋。荣高物表。
校量其广狭也。是以耿介之士。
羞自拔而致其辞。循常之人。
舍其疏而取其附。故选司补授。
喧然于礼闱。州贡宾王
争讼于阶闼。谤议纷合。
浸以成风。夫竞荣者必有竞利之心。
谦逊者亦无贪贿之累。自非上智。
焉能不移。在于中人。
理由习俗。若重谨厚之士。
则怀禄者必崇德以洁已。若开趋竞之门。
则邀仕者皆戚施而附会。附会则百姓罹其弊
洁已则兆庶蒙其福。故风化之渐。
靡不由兹。今访乡闾之谈。
惟祗归于里正。纵使名亏礼则。
罪挂刑章。或冒籍以偷资。
或邀勋而窃级。假其不义之赂。
即是无犯乡闾。岂得比郭有道之铨量。
茅容望重。裴逸人之奖拔。
夏统名高。语其优劣也。
祗如才应经邦之流。惟令试策。
武能制敌之例。只验弯弧。
若其文擅清奇。便充甲第。
藻思微减。便即告归。
以此取人。恐乖事实。
何者。乐广假笔于潘岳
灵运词高于穆之。平津文劣于长卿
子建笔丽于荀彧。若以射策为最。
则潘谢曹马。必居孙乐之右。
若使协赞机猷。则安仁灵运
亦无裨附之益。由此言之。
不可一槩而取也。至如武艺。
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撝。
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
若使樊哙萧何之任。必失指纵之机。
使萧何入戏下之军。亦无免主之效。
斗将长于摧锋。谋将审于料事。
是以文泉聚米。知隗嚣之可图。
陈汤屈指。识乌孙之自解。
八难之谋设。高祖追惭于郦生
九拒之计穷。公输息心于伐宋。
谋将不长于弓矢。良相宁资于射策。
岂与夫元长自表。妄饰词锋。
曹植题章。虚飞丽藻。
校量其可否也。伏愿陛下降明制。
峻科。千里一贤。
尚不为少。侥倖冒进。
须立堤防。断浮虚之饰词。
收实用之良策。不取无稽之说。
必求忠谠之言。文则试以效官。
武则守禦。始既察言观行
终亦循名责实。自然侥倖滥吹之伍。
无所藏其妄庸。故晏婴
举之以语。考之以事。
寡其言而多其行。拙于文而工于事。
此取人得贤之道也。其有武艺超绝。
文锋挺秀。有效伎之偏用。
无经国之大才。为军锋之爪牙。
作词赋之标准。自可试凌云之策。
练穿札之工。承上命而赋甘泉。
中军赴敌。既有随材之任。
必无负乘之忧。臣谨按吴起临战。
左右进剑。吴子曰。
夫提鼓挥桴。临难决疑。
此将事也。一剑之任。
非将事也。谨按诸葛亮临戎不亲戎服。
领蜀兵于渭南宣王持劲卒不敢当。
此岂弓矢之用也。谨按杨得意长卿之文。
武帝曰。恨不与此人同时。
相如至。终于文园
不以公卿之位处之者。盖非其所任故也。
谨按汉法。所举之主。
终身保任。扬雄之坐田仪。
责其冒荐。成子之居魏相
酬于得贤。赏罚之令行。
则请谒之心绝。退让之义著。
则贪竞之路销。自然朝廷无争禄之人。
选司有撝谦之士。仍请宽立年限。
其采访汰。堪用者试令职守。
以观能否。参验行事。
以别是非。不实免王丹之官。
得人如翟璜之赏。自然见贤不隐。
食禄不专。荀彧钟繇郭嘉
刘陶李膺朱穆。势不云远。
有称职者受荐贤之赏。滥举者抵欺罔之罪。
自然举得才行。则君子之道长矣。
对吏脱帻判(得丁为吏脱帻挂县门而去断不应为) 唐 · 杨慎矜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天育万类。人含五情。
行藏殊途。语默分绪。
故有晏安荣利。入朝廷而风趋。
脱落尘纷。遁精白以云卧。
丁以情忘宠辱。迹尚真闲。
陶潜屈身。系在彭泽
安石有志。终忆东山
厌吏隐之喧卑。倚剑不乐。
出都门之慷慨。挂帻长辞。
得五伦之遗风。掩逢萌之往迹。
清声可以激贪鄙。美事足以光图书。
于何不臧。反以为罪。
昔汉皇御宇。且高疏广之才。
今唐尧握图。宜遂许由之性。
对举抱瓮生判河南东道史举抱瓮生或告云矫州科生妄罪不服) 盛唐 · 王泠然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使臣巡方。天子锡命。
有能利国。无待受辞。
况诗著考槃。易称嘉遁。
清高励俗。义道周身。
致为举先。可以师者。
御史岁观风物。夜动星芒。
路出河东。载驰骢马。
地疑河上。便遇真人。
将观善以惩违。遂荐贤而报国。
逢萌既违威辟。莫辨东西。
法真不以礼迎。何能进退。
由是黄金见铄。白玉成瑕。
庄周道心。以枯槁非本。
子贡利口。乃浑沌假修。
人既无情。骂叔文而称矫。
州宁妄罪。鞭宁越以成威。
王莽 其一 明 · 金时习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梅月堂诗集卷之二
梅福逢萌遇汉衰,挂冠捐产向何之。
三纲已绝终难救,九法将隳竟莫为。
燕雀处堂相与乐,麒麟跳网孰能羁。
见机而作惟君子,危乱之邦不入宜。
京兆致政还白下 明 · 康从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八十四
挂冠东去共称贤,天外浮云意渺然。
不是逢萌因世难,祇缘弘景嗜神仙。
琴中白雪惊人调,江上青松负郭田
无限长干花柳色,春风不乏杖头钱
劳山纪游百咏选七十九首 其七十七 现当代 · 黄公渚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选新掷楯忆逄萌,都讲公沙有重名。
通德门高传学派,流风人仰郑康成汉逄萌公沙穆,郑玄皆曾避地山中,流传故事甚夥。)
蛮牌令 明 · 周履靖
 出处:六十种曲 锦笺记 第三十六出
小生:臣闻古之贤嘉隐士。遗樵爨
怜戍卒。赐宫媛。
况彼文臣居翰苑。中雀久。
委禽先众:答玉呵。。不得那孟光举案我诸臣
愿学逢萌挂冠。末:敢为友谊妄奏。
众:效朋私扶危拯颠。尽臣忠纠谬绳愆。
咏史三十一首 其九 明末清初 · 黄毓祺
梅福弃妻子,吴市变姓名。
逢萌客辽海,冠挂东都门。
偃卧不出户,蒋诩郭钦
薛方慕巢由,笑却安车迎。
陈咸用汉腊,不忍污先人。
或远或近间,要归洁其身。
自惭年老矣,无以报汉恩。
谊岂事二姓,印绶徒纷纷。
杜口十日馀,龚胜真死臣。
嗟彼莽大夫,何颜对忠魂。
附莽亦非一,吾尤恨刘歆
其父最先见,国祚移近亲。
歆也官国师,进封曰嘉新。
何以陈尚书,三子皆同心。
晓起 元末明初 · 胡布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元音遗响卷六
一并雨声乡梦残,越罗翡翠耐春寒。
遥知叔夜频搔垢,底事逢萌懒著冠。
千古云龙心总碎,十年尘土镜羞看。
长风渺渺青冥阔,惟待图南臂羽翰。
王蒙松林高逸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
卜筑岩阿好,溪山惬志清。
有松堪作友,无物可萦情。
盖色连峰色,涛声答瀑声。
隔林来策杖,疑是访逢萌
廖子晦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五、《鸿乙通》卷一五、《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卷六六、民国《顺昌县志》文卷二
德明向者侍坐,尝问降衷之性具有五典之彝,既已知之而行之,或有未至,只是为私欲所挠耳。
其要在窒欲。
先生赐教云:「一分私欲便有一分见不尽」。
时道中妄陈所见,以及无极太极、动静阴阳、五气五性与夫万事善恶之出,因言:「大端人伦,似只如此,不审如何著工夫,方见得尽」?
先生云:「据说亦只是如此,无可思索。
此乃『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处。
只要时习,常读书,令常在目前,久之自然见得」。
某佩服至训,罔敢失坠。
兹者辱书,又蒙诲以离群索居之际自能提撕,不废讲习体验之功,则与同堂合席,朝夕讲磨无以异矣。
某执书三复,不胜感发。
生我者父也,教我者夫子也。
俛焉孳孳,毙而后已。
因念颜子钻仰坚高,恍惚前后,喟然发叹,既知道体之无穷,又无所用其力,将欲罢之,而此理已跃如于中,有不容已者。
而夫子循循善诱,复示以用力之方,博之以文,约之以礼。
颜子穷格克复,既竭吾才,日新不息,于是实见此理卓然,若有所立,昭昭而不可欺,且又非力行之所能至,故曰「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如颜子者,可谓真知者哉!
夫博文约礼,先生所谓讲习体验之功也。
所立卓尔,亦岂离降衷之性、固有之彝哉。
而颜氏之真知如彼,后人之不能及又如此,进寸退尺,每诵师言,惕然警惧。
辄敢推广先生之说,复以求教,详赐开晓。
幸甚!
所论颜子之叹,大概得之,然亦觉有太烦杂处。
约而言之,则高坚前后者,颜子始时之所见也;
博文约礼者,中间用力之方也;
欲罢不能以后者,后来得力之效验也。
《中庸》所谓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不失者,正谓此博文约礼工夫不可间断耳。
若能如此实用其力,久之自然见得此个道理无处不在,不是块然徒守一物而硬定差排,唤作心性也。
若不如此,政使思索劳苦,说得相似,亦恐随手消散,不为吾有,况欲望其融会贯通而与己为一耶?
旧见李先生常说少从师友,幸有所闻,中间无讲习之助,几成废堕。
然赖天之灵,此个道理时常只在心目间,未尝敢忘。
此可见其持守之功矣。
然则所见安得而不精,所养安得而不熟邪?
近时朋友漫说为学,然读书尚不能记得本文,讲说尚不能通得训诂,因循苟且,一暴十寒,日往月来,渐次老大,则遂漠然忘之,更无头绪可以接续。
至有不获讲学之利而徒取废锢之祸者,甚可叹也。
来喻盖已得此大意,然持之以久,全在日用工夫,勿令间断,久当自有真实见处也。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非礼不诚不庄」。
先生谓古人以诚庄对威严,盖为政以严为本,宽以济严之太过也。
某向闻其语,犹未深订。
近读《蒙》卦初六曰:「发蒙利用刑人,用脱桎梏」。
而《程氏传》曰:「圣王设刑罚以齐其众,明教化以善其俗,刑罚立而后教化行。
治蒙之功,若非威之以刑,使之脱去昏蒙之桎梏,则善教无由而入」。
某反覆深思,若威信不立,诚不足以立政,然犹有疑焉。
孔子曰:「居上不宽,吾何以观之哉」?
窃谓居上以宽为本,宽则得众,严以济宽之不及耳。
若一意任威,是《蒙》爻所谓「以往吝」也,其弊将有至于法令如牛毛者。
抑又闻之,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故元为善之长,仁包义礼智三者,先之以仁,裁之以义。
三代得天下以仁,莫不有惨怛之爱、忠利之教。
所以不免于刑者,亦好仁恶不仁耳。
今之为州县者不念民生之艰,刑罚失平,征取无艺,箠楚流血,苟以逃上官之责;
而过于宽者,又一切废弛不立,所在有之。
此固不足道,然先王为政之本,宽严先后之异施者,不敢不详讲。
伏乞赐诲。
为政以宽为本者,谓其大体规模意思当如此耳。
古人察理精密,持身整肃,无偷惰戏豫之时,故其政不待作威而自严,但其意则以爱人为本耳。
及其施之于政事,便须有纲纪文章关防禁约,截然而不可犯,然后吾之所谓宽者得以随事及人而无颓弊不举之处,人之蒙惠于我者亦得以通达明白,实受其赐,而无间隔欺蔽之患。
圣人说政以宽为本,而今反欲其严,正如古乐以和为主,而周子反欲其淡。
盖今之所谓宽者,乃纵弛,所谓和者,乃哇淫,非古之所谓宽与和者。
故必以是矫之,乃得其平耳。
如其不然,则虽有爱人之心,而事无统纪,缓急先后、可否与夺之权皆不在己,于是奸豪得志而善良之民反不被其泽矣。
此事利害只在目前,不必引书传、考古今然后知也(缓急可否是两事,无程限则缓急不在己,不亲临则可否不在己。今见争讼人到官常苦不得呈覆,须当计会案吏,然后得之,便可见其无政事,不待可否失当,然后知其缪矣。又如县道送两税簿上州磨审,皆有日限,有违失则纠正之,无即签押用印给还。今有数月不还者,守倅漫不加省。如此之类,不可胜数。以此为宽,不知孔子意里道如何也。)
但为政必有规矩,使奸民猾吏不得行其私,然后刑罚可省,赋歛可薄。
所谓以宽为本,体仁长人,孰有大于此者乎!
河出《图》,洛出《书》而起八卦九畴之数,听鸣凤而生六律六吕之声。
因思黄帝造律一事,与伏羲画卦、大禹锡畴同功。
况度量权衡皆起于律,而衡运生规,规生圆,圆生矩,绳直准平,至于定四时、兴六乐,悉由是出。
故曰律者万事之根本,学者讵可废而不讲哉!
夫黄钟之管九寸,三分损一,下生林钟。
林钟之管六寸,三分益一,上生太蔟。
周旋十二律,复生黄钟。
而还相为宫之义,又一宫各生五声,总十二律,凡生六十声。
如八卦重而为六十四,皆自然之理也。
司马迁律数与班固《志》不同者多未晓,考其实亦无不同,但司马历书微隐,此等尤费思索耳。
如黄钟长八寸七分,或谓「七」字是误,盖十分也,是为九寸。
此等不审然否?
十二律还相为宫,今考《礼运》疏义,黄钟为第一宫,下生林钟,为徵。
上生太蔟,为商。
下生南吕,为羽。
上生姑洗,为角。
林钟为第二宫,终于中吕,为第十二宫,各有上生下生所管之声。
此数盖本于司马迁《历书》,然与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羽、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者不同。
其次大吕、太蔟,终于无射应钟,凡十二律,迭相为宫,其下各有商、角、羽、徵、变宫、变徵之声。
向见书堂七弦琴准用此法以定清浊高下之声,但不知疏义各为一说,孰是孰否?
其必各有所主也。
变宫、变徵,其声清耶?
不知古律已用之否?
或后来增加之也。
至于埋律候气一事,尤所未晓。
书传所载候气之法,置十二律于密室,实葭灰管埋之地中,一气至则一律飞灰。
或疑所置诸律方不踰数尺,气至,独本律应之,何也?
此必有造化密相感召之理。
或又按《隋志》之说曰:「律之长短不同,各齐其上,随深浅入地中。
冬至阳气距地面九寸而止,惟黄钟之管九寸,故达」。
此说似为有理。
今因其说而推之。
十一月,黄钟,管长九寸。
十二月,大吕,八寸四分。
正月,太蔟,管长八寸。
二月,夹钟,长七寸。
推而下之,其长者递减。
至九月,无射,五寸。
十月,应钟,四寸五分。
虽埋律之地方不踰数尺,气至无有不达,然候管长短不同,管长者气必先达,灰亦先动;
管短者气达在后。
亦如所谓南枝春先到,北枝差迟耳。
不审然否?
律吕之说,今有《新书》并《辨證》各一册,及向时所撰序一篇,并往,可细考之,当得其说。
凡十二律,各以本律为宫而生四律。
如黄钟为宫,则太蔟为商,姑洗为羽,林钟为徵,南吕为角。
是黄钟一均之声也。
若林钟为宫,则南吕为商,应钟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
是林钟一均之声也。
各就其宫以起四声,而后六十律之声备。
非以黄钟定为宫,太蔟定为商,姑洗定为羽,林钟定为徵,南吕定为角也。
但黄、大、太、夹、姑、中、蕤、林、夷、南、无、应为十二律长短之次,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长短之次。
黄钟一均,上生下生长短皆顺,故得各用其全律之正声。
十二律名,今俗乐亦用之。
「合」字即是黄钟,但其律差高耳。
《笔谈》言之甚详,可呼俗工问之。
自林钟之宫而生太蔟之祉,则林钟六寸而太蔟八寸,祉反长于宫而声失其序矣。
故以十二律而言,虽当为林钟,上生太蔟,而以五声而言,则当为宫,下生祉,而得太蔟半律四寸之管,其声方顺。
又自太蔟半律四寸之祉而生南吕五寸有奇之商,则于律虽本为下生,而于声反为上生矣。
自南吕五寸有奇之商而生姑洗七寸有奇之羽,则于律虽本为上生,而于声则又当用其半而为下生矣。
姑洗半律三寸有奇之羽而生应钟四寸有奇之角,则于律虽为下生,而于声反为上生矣。
其馀十律皆然。
孔疏盖知此法,但言之不详耳(半律,杜佑《通典》谓之子声者是也。)
此是古法,但后人失之,而唯存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四律,有四清声,即此半声是也。
变宫、变祉始见于《国语》注中及《后汉·乐志》,乃十二律之本声自宫而下,六变七变而得之者,非清声也。
如黄钟为宫,则第六变得应钟,为变宫,第七变得蕤宾,为变祉;
如林钟为宫,则第六变得蕤宾,为变宫,第七变得大吕,为变祉是也。
凡十二律,皆有二变,一律之内,通前五声合为七均。
祖孝孙、王朴之乐皆同。
所以有八十四调者,盖每律各添此二声而得之也。
《新书》此说甚详。
候气之说,其中亦已论之。
盖埋管虽相近,而其管之长短、入地深浅有不同,故气之应有先后耳,非以方位而为先后也。
但画一图,朝夕看诵,仍于指掌间轮之,久久自熟,乃见其妙。
此又可验凡事皆然,别无奇巧,只是久而习熟,便是妙处也(《礼书》有此一卷,比《新书》差约。偶在他处,俟取到寄去看也。)
天有黄、赤二道,沈存中云非天实有之,特历家设色以记日月之行耳。
夫日之所由,谓之黄道。
史家又谓月有九行:黑道二,出黄道北;
赤道二,出黄道南;
白道二,出黄道西;
青道二,出黄道东;
并黄道而九。
如此即日月之行,其道各异。
况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
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
月行则春东,从青道;
夏南,从赤道;
秋西,从白道;
冬北,从黑道。
日月之行,其不同道又如此。
然每月合朔,不知何以同度?
而会于所会之辰,又有或蚀或不蚀,悉未能晓。
向承指喻其行或高而出黄道之上,或低而出黄道之下,或相近而偪,或差远而不相值,则皆不蚀。
是时不能反覆,今望赐诲。
日月道之说,所引皆是。
日之南北虽不同,然皆随黄道而行耳。
月道虽不同,然亦常随黄道而出其旁耳。
其合朔时,日月同在一度;
其望日,则日月极远而相对;
其上下弦,则日月近一而远三(如日在午,则月或在卯,或在酉之类是也。)
故合朔之时,日月之东西虽同在一度,而月道之南北或差远,于日则不蚀。
或南北虽亦相近,而日在内,月在外,则不蚀。
此正如一人秉烛,一人执扇,相交而过。
一人自内观之,其两人相去差远,则虽扇在内,烛在外,而扇不能掩烛。
或秉烛者在内,而执扇者在外,则虽近而扇亦不能掩烛。
以此推之,大略可见。
此说在《诗·十月之交》篇,孔疏说得甚详。
李迂仲引證亦博,可并检看,当得其说。
《易启蒙》曰:「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
夫《河图》无四隅之位,截然四正而方,谓之圆,何也?
又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
注云:「历法合二始以定刚柔,二中以定律历,二终以纪闰馀」。
今考班固《志》,天数始于一,中于三,终于二十五
地数始于二,中于六,终于三十。
夫始、中、终盖如此,推之于刚柔、律历、闰馀,却有未深莹者。
抑亦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之义乎?
然亦不合。
愿求其说。
《河图》既无四隅,则比之《洛书》固为圆矣。
注中三句,本《唐书·历志》一行之说。
二始者,一、二也。
一奇,故为刚;
二耦,故为柔。
二中者,五、六也。
五者,十日
六者,十二辰也。
二终者,十与九也。
闰馀之法,以十九岁为一章,故其言如此。
然一章之数似亦附会,当时姑借其说以明十数之为《河图》耳。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此章一句,初理会不得。
今读《集注》,参考《左氏传》,乃知武子卫成公无道失国之时,周旋其间,尽心竭力而不去。
成公京师武子求掌橐饘,赂医薄酖,免卫侯于死,终以复国。
元咺之讼,武子又独以忠而获免。
其能保身以济其君如此,虽谓之智可也。
而夫子曰其愚不可及。
夫子尝曰:「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伯玉之事责武子,虽谓之愚不识时,亦可也。
武子惓惓忠君,不避险艰,能为人所不能为,抑亦难矣。
故夫子曰其愚不可及,盖闵之也。
今观《论语》一书,于有道无道之世屡致意焉。
其称南容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免于刑戮」。
武子之免者亦幸矣。
武子仕卫两世,其君信任之,义不可弃之而去,其几于东汉王允乎。
又不免被害。
尝闻先生周子之言曰:「学颜子之学,志伊尹之志」。
伊尹,以天下为己任者也,治亦进,乱亦进。
然使成汤不兴,聘币不至,虽五就桀,其志曷施?
陈蕃汉代人豪,驱驰险阨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屡退而不去者,以仁而为己任,人伦莫相恤也。
卒以谋疏见杀,亦昧于夫子免刑戮之戒矣。
陈蕃、王犹是当时朝廷倚任,身居鼎轴,义当与国存亡。
故程子曰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
若无言责官守,则如东海逢萌,当先汉之乱,愤三纲之既绝,挂冠东都门,浮海而去,惟恐其或缓也。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讵可不识时几?
聊发狂言,以验中否。
所疑宁武子事大概得之
但为蘧伯玉、南容之愚则易,而为武子之愚则难。
所以圣人有「不可及」之叹也。
陈蕃、王允固不得为伯玉、南容之愚,然事未成而谋已泄,允功未就而志已骄,则又不能为宁武子之愚矣。
此其所以取祸也。
然为逢萌则甚易,为二公则甚难,又不可以彼而责此,但当问其时义之如何与其所处之当否耳。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陕府吴十一端公崔二十二院长思怆曩游因投五十韵810年3月6日 中唐 · 元稹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
小年闲爱春,认得春风意。
未有花草时,先醲晓窗睡(醲:厚。《广雅·释诂三》:“醲,厚也。”)
霞朝澹云色,霁景牵诗思。
渐到枝头,川光始明媚。
长安车马客,倾心奉权贵。
昼夜尘土中,那言早春至。
此时我独游,我游有伦次。
闲行曲江曲江:在今陕西西安市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曲折盘桓,故名。隋文帝以其名不正,更名芙蓉苑,唐复名曲江开元中复加疏凿,为长安游赏胜地。《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曲江龙华寺之南有流水屈曲,谓之曲江……南即紫云楼、芙蓉苑,西即杏园慈恩寺。花卉周环,烟水明媚,都人游赏……以为盛观。”),便宿慈恩寺慈恩寺:在长安晋昌坊,今西安市南郊。《唐两京城坊考》卷三:“大慈恩寺,隋无漏寺之地,武德初废。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高宗在春宫,为文德皇后立为寺,故以慈恩为名。”)
扣林引寒龟,疏丛出幽翠。
凌晨过杏园杏园:在长安通善坊,故阯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大雁塔南。每年,赐新及第进士宴饮于此。),晓露凝芳气。
初阳好明净,嫩树怜低庳。
排房似缀珠(排房:指杏树枝头排列成行之花房。),欲啼红脸泪。
新莺语娇小,浅水光流利。
冷饮空腹杯,因成日高醉。
酒醒闻饭钟(饭钟:指寺院中僧徒提示进餐之钟声。),随僧受遗施。
餐罢还复游,过从上文记
行逢二月半,始足游春骑。
是时已老,我游亦云既(既:尽,完。《广雅·释诂一》:“既,尽也。”)
开九华观(九华观:在长安朱雀门街之西第一街街西自北向南之第二坊通义坊,开元十八年(730)唐睿宗蔡国公主舍宅所立。),草结三条隧(三条隧:泛指京都之纵横大道。隧,《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毛传:“隧,道也。”)
新笋踊犀株,落梅翻蝶翅。
名倡绣毂车,公子青丝辔。
朝士旬休(旬休:古代官吏每十天休假一天,称旬休。《唐会要·休假》(卷八二):“永徽三年二月十一日,上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与百僚休沐。”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九日驰驱一日闲。”),豪家得春赐赐:春天以朝廷或皇帝之名义赏赐权贵之物。寒食过后取榆火以赐贵近,即其类也。)
提携好音乐,剪铲空田地。
同占杏花园,喧阗各丛萃。
顾予烦寝兴(寝兴:见本卷《秋堂夕》注。此泛指日常起居。),复往散憔悴。
倦仆色肌羸(肌:类苑作“饥”。),蹇驴行跛痹。
春衫未成就,冬服渐尘腻
倾盖(倾盖:车上之伞盖靠在一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司马贞索隐引《志林》曰:“倾盖者,道行相遇,軿车对语,两盖相切,小欹之,故曰倾。”亦指初次相逢或订交。)吟短章(一作草),书空忆难字。
遥闻公主笑,近被王孙戏。
邀我上华筵,横头坐宾位。
那知我年少,深解酒中事。
能唱犯声(犯声:指词曲变调。宋陈旸《乐书·犯调》(卷一六四):“乐府诸曲,自古不用犯声,以为不顺也。唐自天后末年,剑气入浑脱,始为犯声之始。剑气,宫调;浑脱,角调。以臣犯君,故有犯声。”),偏精变筹义(变筹:即在律令中使用“改令”手段以变换酒令。)
含词待(一作徙)残拍,促舞递繁吹。
叫噪掷投盘(投盘:即骰盘,唐代酒令之一,用于活跃酒筵气氛。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自注:“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皇甫松《醉乡日月》载骰子令云:“聚十只骰子齐掷,自出手之人,依采饮焉。‘堂印’,本采人劝合席;‘碧油’,劝掷外三人。骰子聚于一处,谓之‘酒星’,依采聚散。骰子令中,改易不过三章,次改鞍马令,不过一章。又有旗幡、闪擪、抛打令。”),生狞摄觥使(生狞:犹言狰狞,凶恶、凶狠之意。摄:代理,兼理。《广韵·叶韵》:“摄,兼也。”觥使:宴席上掌管行酒之人。参卷11《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自注。)
逡巡光景晏,散乱东西异。
古观闭閒门,依然复幽閟
无端矫情性,漫学求科试。
薄艺何足云,虚名偶频遂。
拾遗天子前拾遗:古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置左、右拾遗二员,从八品上,分隶中书、门下,掌供奉讽谏,为士人之清选。此指拾遗之职责拾遗补阙。元稹元和元年左拾遗。),密奏升平议。
召见不须臾,憸庸已猜忌(憸庸:奸佞无能之辈。憸,《说文·心部》:“憸,憸诐也。憸利于上,佞人也。”)
朝陪香案班(香案班:朝班。香案,放置香炉烛台之条桌。《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暮作风尘尉(风尘尉:指河南县元稹元和元年九月左拾遗出为河南县。)
去岁又登朝,登为柏台吏柏台吏:指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四年二月监察御史柏台御史台之别称。《汉书·朱博传》(卷八三)载汉代御史台植柏树,故称。)
台官束缚,不许放情志。
寓直劳送迎(寓直:寄宿于其他官署当值,后泛指夜间于官署值班。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谓“寓直”二字始于潘岳《秋兴赋》。),上堂烦避讳。
分司东洛分司:见本卷《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注。),所职尤不易。
罚俸得西归,心知受朝庇。
常山攻小寇(“常山”句:指讨伐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元和四年十月王承宗反,朝廷以吐突承璀镇州招讨宣慰使常山,即镇州成德军节度使之治所。《元和郡县图志·恒州镇州)》(卷一七):“汉高帝三年韩信东下井陉,击破陈馀赵王歇,以钜鹿之北境置恒山郡,因恒山为名,后避文帝讳,改曰常山两汉太守皆理于元氏,晋理于真定,即今常山故城是也。”),淮右择良帅(淮右:即淮西元和四年十一月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卒,吴少阳擅杀少诚之子而代立,朝廷发兵讨之。)
国难身不行,劳生欲何为。
吾兄谙性灵,崔子同臭味
投此挂冠词(挂冠: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五》:“(逢萌)闻王莽居摄,子宇谏,杀之。会友人曰:‘三纲绝矣,祸将及人。’即解衣冠,挂东都城门,将家属客于辽东。”又,南朝梁陶弘景,于齐高帝作相时,曾被引为诸王侍读。家贫,求作县令不得,乃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事详《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因之指辞官、弃官归隐。),一生还自恣。
答韩谏罢岁旦往来启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六九、《斐然集》卷七
伏奉诲函,约停苛礼,惟高情之所觉,契卑悃之每怀。
良以病质支离,野情疏放。
猿狙冠服,挂思效于逄萌
鼷鼠车舆,悬欲睎于广德
既先后适投閒之愿,尚往来讲交际之仪,效官曹朴遫于泥涂,比市利登趋于龙断。
观人且愧,处己何堪?
只合藜杖葛巾,弗期而遇;
东阡北陌,乘兴即行。
未妨金玉之宝邻,雅称烟霞之道侣。
虽会名真率,难追西洛之遗风;
而游曰逍遥,请畅《南华》之高论。
三阳交泰,万宝更新。
愿绥福以鼎来,亟承恩而晋接。
秋日感怀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枯烂集》,又载洪小如所藏抄本、《洪弃生先生全集》、《寄鹤斋诗矕》卷四、陈汉光《台湾诗录》。
夙愿乘风出请缨,江山何处卓龙旌。
晾鹰辽塞云无色,饮马长城水有声。
安得楼兰介子,可怜海岛遁逢萌
霜天灯下萧条坐,万卷当前气不平。
明农堂杂咏 其二 元末明初 · 赵浚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松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礼成江上白云秋,何限苍波一叶舟。
欲伴逄萌同去国,昌陵政在碧澜头。
早秋陪诸公游密将山 清 · 吴兆骞
 出处:秋笳诗一、秋笳集卷二
招邀出郭门,青山殊未已。
金鞍小骑何连翩,人影遥遥翠微里。
翠微一望延曾峦,深松伏涧相风湍。
飞泉半挂银河残((残),徐乾学刻本作(浅)。),秋岚散入芙蓉寒。
石门黯黯金花裂,隔溪苍翠时明灭。
回风绝壁森昼阴,六月空濛见残雪。
西峰百尺寒崔嵬,振衣欲上观蓬莱。
黄云泱漭动海色,楼船射鲛安在哉。
松花江水流浩浩,千秋战骨关山道。
龙堆狼望空嵯峨,飞将勋名归蔓草。
昨夜秋风吹塞天,临潢万树生寒烟。
金笳玉笛起愁思,边心四据空茫然。
安得仙槎泛清浅,乘流直度支机前。
壮士无家谁不怜,李陵已向阴沙没,逢萌空税辽东田。
君不见徽宗埋骨空江曲,遗冢苍茫走麋鹿徽宗冢,在五国城西。)
艮岳风流亦一时,黄沙玉柙无人哭。
万乘飘零且复然,吾生那更悲穷谷。
击筑高歌出塞辞,何如楚客吹参差
眼前有酒且不饮,迢遥漫作乡关思。
紫骝嚼齧当风嘶,为君重进金屈卮。
醉卧青山且莫归,明朝秋雪吹人衣。
陆司勋沔书 唐 · 欧阳秬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月日。
殴阳移书郎中閤下。
夫百女荡。
一女贞。
荡者纷然。
为贞者笑。
脱使贞者始贞而后荡。
奈百人之笑一人耶。
呜呼。
一之笑百。
百者有比。
耻于一人而已。
百之笑一。
一者举目无比。
其如耻何。
伏唯閤下少垂听览。
闽中时。
闻閤下之名十年矣。
及来京师
又逾一纪。
尝期閤下不出则若南阳刘子骥会稽谢庆绪
出则如蜀孔明傅说
不然。
亦如贾谊朱云之徒。
庶几于直道也。
今皇帝起閤下为郎。
閤下俣俣而来。
谓斯来也。
向数年有见必言。
有闻必论。
日复一日。
仅三百日矣。
岂九牧之民皆治矣。
无有术耶。
四夷之患皆平矣。
无有策耶。
天下之无贤者不可举耶。
天下之无倖者不可黜耶。
天下之无赃者不可劾耶。
天下之无冤者不可雪耶。
天下之无屈者不可伸耶。
天下之无骄者不可诫耶。
既无所闻。
又无所见。
则乐尧舜之道。
读周孔之书。
刘驎之谢敷斯人也。
閤下亦斯人也。
岂徒鼓动以朝。
廊餐而退。
是何前倨而后恭。
若彼始贞而后荡如此。
且一之笑百。
虽有比也正。
今百人之反笑矣。
閤下欲何比焉。
夫名利之心不可卷。
正直之心亦不可转
谓閤下今之为。
不及昔时不为明矣。
逢萌不挂冠。
孰有耶。
孙楚不漱石。
孰有耶。
閤下始心为直。
苟在为郎。
国家有明经进士史传诸科。
孰不郎也。
后达者虽在閤下之左。
先达者虽在閤下之右。
所谓为郎不若不为。
盖悲閤下身未死而名已灭。
虽然。
尚有可复之计。
何者。
閤下有所见。
勿惜其位而言。
有所闻。
勿顾其身而论。
论或不行。
言或不用。
则乞骸归去。
斯谓可复之计也。
已矣。
吴越胜景。
山川如绣。
鲈鲙莼羹。
放歌长啸。
夫如是。
永为陆司勋
庶几乎不朽。
伏维念之。
再拜。
谢可南 清 · 梁佩兰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三
我观张子房,仕汉为报仇。
四皓商山,俨然巢许俦。
一旦出安汉,乃为后世羞。
不似子房去学赤松子,脱身但愿求封留。
君不见梅福托迹吴市成高蹈,逢萌一往海上不回顾。
焦先辞诏更深隐,司马入山无所慕。
人生岁月如跳丸,今日为新昨为故。
纵使生成廊庙百尺材,不若放浪江湖五石瓠。
古来磨镜称洁身,卖浆亦是英雄人。
竹实青琅玕,松柏苍龙鳞。
卧壑任霜雪,生意随阳春。
天造草昧云雷屯,行藏何地非经纶。
君家住在扶桑海,大小虎门在其背,日月出入无内外。
手斸珊瑚作钓竿,钓得白龙常不爱。
忽然海水飞,万里洪涛奔。
帝江舞干戚,朱鳖游天根。
君也洧盘沐浴临星辰,冰车电马同一尘。
苍狗浮云不终变,天地清宁立时见。
铁笛横吹出夜渔,香泥新啄巢江燕。
士女银钗扣铜鼓,井里酒帘设芳甸。
君也白发如银丝,养成反觉同婴儿。
人疑草创大还药,天予玉角仙人姿。
茏葱之竹枉为杖,瀁漭之鸟真能骑。
中庭之树复何有,的皪琼蕊连缃枝。
翩翾么凤绕树底,中有金鳷腾天池。
今辰何辰夕何夕,银河天上成空碧。
钩月斜生学上弦,双星暗度欢同匹。
红楼处处坠蜘蛛,赤岸纷纷吟蟋蟀。
世人此时尽乞巧,我不乞巧独乞拙。
从来质朴多胜文,一有聪明掩其德,惟君之生协其吉。
南极朱鸟南宫星,权衡昭灼三光廷。
太微之前称第一,少微处士垂星经。
岂无卢鸿草堂誇捷径,终南地轴行当平。
华阳山馆搆句曲,此人姓字留金庭。
君近罗浮轩辕宅,道士倘有遗黄精。
太乙古初运元气,北斗酌浆流玉气。
仙乐何曾在四厢,天酒那论沙糖味。
市桥水涨高蜃楼,请君更筑芙蓉一十二。
我从朝台一望之,湖中制得红莲衣。
扁舟入门访君陈一卮,与君汉阴同息机。
钱维城秋景山水十二种 其五 萝屏笠杖乾隆己丑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四
秋山已觉气萧清,萝径依然信步行。
笠杖者知何姓氏,不为高凤逢萌
桃花寺八景 其六 涤襟泉乾隆庚寅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七
乳淙云窦渫然清,属耳春来细有声。
漱石枕流付谁是,祇宜高凤逢萌